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70

[情感倾诉] 我终于弄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妙所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8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风 于 2025-10-9 06:20 编辑

               
      多年前曾冒雨来过一次都江堰,当时正赶上暑期高峰,景区里为患,看了半天也没弄明白汛期是如何分洪排沙的?旱季在没有闸门的情况下是如何把大部分的岷江水从宝瓶口注入灌渠的?对都江堰这一伟大工程的原理一直不明就里,一头雾水。如今路过成都得以再进都江堰一探究竟。
       从伏龙观踏入都江堰景区,沿着青石小径前行,宝瓶口率先映入眼帘。它宛如一把精准的钥匙,锁住了岷江奔腾的野性。当年,李冰父子带领民众,以火烧水泼的原始方法,硬是在玉垒山凿开这道宽约。20米的狭窄通道。江水在此受阻,乖乖地按照人们的意愿,从瓶口潺潺流出,滋润着成都平原广袤的土地。我驻足凝视,想象着古人挥汗如雨、开山辟石的壮阔场景,心中满是对先人坚韧与智慧的敬畏。

       不远处的飞沙堰,看似低调,实则暗藏玄机。它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至关重要的泄洪排沙设施。当洪水来袭,汹涌的江水漫过飞沙堰,大量泥沙和杂物被水流冲走,避免内江河道淤积。我俯身观察,江水裹挟着泥沙,在堰前翻滚、奔腾,而后带着泥沙呼啸而去。
       过桥踏上金刚堤,鱼嘴分水堤宛如一条巨龙横卧江中。它将岷江一分为二,外江用于泄洪,内江用于灌溉。站在堤上,江风拂面,江水在脚下奔腾。我仿佛看到李冰父子站在这里,精心规划着水流的走向,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流特性,让岷江之水乖乖听话,实现了“四六分水”的神奇效果。内江水流平缓,滋养着成都平原的万顷良田;外江则气势磅礴,将多余的洪水引入长江。最神奇的功效在于旱季,由于外江水浅而开阔,内江狭窄而水深,加上前方导流堰,得以将大部分江水引入内江,从宝瓶口进入灌渠。
       从鱼嘴走过安澜索桥,又跨过内江登上秦堰楼,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全貌尽收眼底。宝瓶口、飞沙堰、鱼嘴分水堤,三大主体工程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水利系统。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眼前的江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我静静地站在楼上,感受着微风的吹拂,心中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敬意。离开秦堰楼,来到供奉着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庙内香烟袅袅,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祭拜这位伟大的水利专家,是他们勇于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后人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沿着松茂古道前行,古道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仿佛看到了商队在古道上穿梭,听到了马帮的铃声在山谷中回荡。穿过灌县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走过南桥,夜幕降临了。回首望去,滔滔的江水奔流不息,不禁想起了先贤一句著名的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远眺宝瓶口

      
       湍急的江水注入宝瓶口

      
       在秦堰楼远眺岷江的外江和内江

      
       二王庙内清朝嘉庆年间留下的墙匾

      
       内江上的南桥

      
       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

      
       岷江的落日
      
       都江堰南桥夜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14人气值 +52 收起 理由
大山之子 + 3 大赞!
撫順地質老人 + 5
老田来了 + 1 大赞! 只有1分了
廖若晨星 + 4 赞一个!
彩色风筝 + 5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5-10-8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介绍。

去过三次,老师介绍让我更了解古代科学家的伟大。
发表于 2025-10-8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过都江堰,知道它是李冰父子的伟大杰作,但没有能像汉风那样详细了解整个工程的精妙之处,没有了解到它的全部来龙去脉。拜读此文后,不由得深深感叹:我们的祖先实在聪明绝顶,让人不得不佩服之极。
发表于 2025-10-8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普宜再读!
发表于 2025-10-9 0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涨知识了。敬佩李冰父子,千古流芳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闲鱼野鹤 发表于 2025-10-8 21:22
谢谢老师介绍。

去过三次,老师介绍让我更了解古代科学家的伟大。

我和老兄比,还差一次呢
发表于 2025-10-9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伟绩都江堰,巧妙丰功万代传。
造福天府人敬仰,李冰父子赛神仙!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燕 发表于 2025-10-8 22:29
我去过都江堰,知道它是李冰父子的伟大杰作,但没有能像汉风那样详细了解整个工程的精妙之处,没有了解到它 ...

谢谢肖艳不吝笔墨点评大力肯定!向您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兄点评大力肯定!向您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山莲 发表于 2025-10-9 05:00
欣赏佳作!涨知识了。敬佩李冰父子,千古流芳了。

谢谢大姐点评大力肯定!向您问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0-14 0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